视频中心

视频中心

再谈西安硬科技厚度
来源:360体育赛事直播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2-19 00:28:04    浏览:1次

  2010年,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光学博士米磊首次提出“硬科技”概念,随着政策和金融的同步发力,硬科技

  具体到城市来看,西安作为硬科技的策源地,近年来不断结合自己优势,提出以AI、航空航天、生物技术、光电芯片等产业为代表的“硬科技”概念,并喊出打造“硬科技之都”的口号。

  与此同时,西安并多次发布“硬科技企业之星”榜单,持续挖掘西安有代表性、有成长潜力的硬科技企业,以建立硬科技科创板企业储备库。粉巷财经注意到,硬科技产业的能级慢慢的升高,越来越有厚度。

  粉巷财经注意到,日前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发布了“2022年度西安硬科技企业之星名单”,经过对西安本地在2022年硬科技企业技术先进性、研发投入、综合营收、专利数量等多重维度的综合评选,此次共有50家企业入围。

  整体来看,50家企业中,电子信息企业上榜最多,其次为新材料与半导体企业。此次上榜的西测测试、源杰半导体、龙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、巨子生物等企业均较为眼熟。

  其中,西测测试聚焦军工产品检验检测,曾斩获工信部第二批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、2021西安未来之星TOP100、2021年陕西省瞪羚企业、2021年陕西省“隐形冠军”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项目等称号,于2022年7月23日正式登陆创业板。

  源杰半导体聚焦于光芯片行业,从其招股书数据分析来看,2019年至2021年,源杰半导体的核心技术收入比例占据总营收分别为99.88%、100%、100%,同时积累了10项核心技术和27项专利,创新技术实力明显。

  龙腾半导体作为半导体行业中的设计型企业,先后荣获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全国硬科技企业之星TOP100等30余项荣誉;巨子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就,并成功将其产业化,成为本土美妆品牌“硬科技”的体现。

  值得注意的是,巨子生物、源杰半导体均已递交招股书,后备特征显著;龙腾半导体曾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,但最终撤回申请。

  从历年西安硬科技企业之星榜单变迁情况去看,企业遴选具备较为严苛评选标准,上榜企业无论是在含金量、发展现状、所处领域、科技属性等层面均具备较强的科技驱动力。

  可以说,榜单的持续推出给予了西安本土企业充分的肯定,同时也能让更多金融机构聚焦本土硬科技企业的发展,持续发挥金融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,让硬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出来。

  具体来看,2020年“西安硬科技企业之星TOP30”中,拓尔微电子、中科微精、西安大医集团、西安兴航航空、莱特光电等30家硬科技企业上榜,经过两年的发展,榜单中诸多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。

  例如中天引控于2022年获得国家制造业基金的融资;拓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12月获得西高投、兴橙资本等投资方Pre—IPO融资;西安兴航航空于2021年7月获得关天资本、西高投、陕国投等多个投资方的股权投资。

  此外,西安大医集团科创板IPO在2021年6月30日获得受理,12月29日晚间,其科创板IPO终止;莱特光电于2022年3月18日登陆科创板,截至9月8日收盘莱特光电报20.13元/股,总市值81.01亿元。

  从上榜企业所处领域来看,无论是2020年“西安硬科技企业之星TOP30”或是2022年“西安硬科技企业之星TOP50”,上榜企业所处的领域均围绕光电芯片、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等硬科技领域,也与正在构建的“6+5+6+1”现代化产业体系及西安19条重点产业链所涉及的产业方向契合。

  硬科技作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,更快实现硬科学技术创新突破,意味着能够掌握制造业的产业价值链的主动权。对于西安来讲,持续推动“硬科技”企业上市,巩固西安“硬科技之都”的定位,是当下的发展重点。

  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米磊曾表示,“本土硬科技企业的发展在当前科技与经济发展新形势下,必将成为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主要力量”。

  从整体表现来看,目前西安聚集了大量高端硬科学技术创新资源、重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,并不断链接国内外创新资源,已成为西部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地、“硬科技”转化高地。

  截至9月8日,陕西共有A股上市公司73家,“新三板”挂牌公司123家,其中创新层企业35家,境外上市公司41家,西安更是陕西资本市场发展的“主阵地”。

  今年以来,包括港股上市的德银天下在内,西安共上市企业9家,其中具备科创属性的企业占据多数。此外,北方长龙、诺瓦星云、陕西华达均已过会待上市,源杰半导体即将上发审会。随着硬科技企业上市后融资壮大,将反哺西安硬科技产业和实体经济。

  企业上市的氛围也不断吸引深创投、高瓴、英诺天使基金等全国知名创投机构来西安投资。此外,大西安产业基金、秦创原科创母基金、西安创新投资基金等产业引导基金规模都达到百亿级别。

  粉巷财经认为,科学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角逐重点,亦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靶点。从城市科创层面来看,2021年西安R&D经费为538.74亿元,投入强度达到5.05%,投入强度仅次于北京、深圳,位列全国第三。

  但不可否认的是,作为成长中的硬科技之都,西安在持续推动“硬科技”公司发展上市、发挥金融赋能等层面仍有较长的路要走。例如本土资本的密集度、创投生态等层面,西安依然需要持续的强劲推动。